近几年,有一种强烈的惰性认知,就是总感觉自己在原地打转,找不到自己的长期兴趣点;有一股子学习的劲头,却总感觉发力不对,有种乱拳打在棉花上的疲惫和无力感。我也一直在反思和总结,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两点,一个是做事没有一种项目感,经常是有了开头没了结尾;另一个是只关注了大量输入,严重忽视了大量输出。今天,就来谈谈大量输出的重要性。
聊透这个因素的前提是一句话:要做难而正确的事。还有一个是: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需要你去3遍、5遍甚至10遍的去重复它。
获得大量输入的方式有很多,尤其是在现今这种知识大爆炸和知识获取超简捷的时代,包括纸质书籍、音频、视频、电子书等等,会让你一直觉着需要你去学习的知识无穷无尽。也正是如此,你往往会陷入知识收集的陷阱,强烈的“我要得到”的需求欲望驱使你收集一切你认为有价值的知识。但这个知识的价值判断往往是你浅尝辄止后的主观评价,它的真实有效价值并没有被挖掘出来。所以,再这样一种境况下,你会自我感觉获得了大量的必备知识,但是,到了让你去整合一下这些知识的时候,你又会强烈的感觉“我没有得到”,一种虚假繁荣的压抑感。
这就是我要聊的大量输出的重要性。大量输出是一件很难而正确的事。在大量输出之前的部分就像点外卖,你只有选择权;大量输出就像自己做饭,你有一切主动权;点外卖很容易,做饭很难,尤其是高端饭菜。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写文章,这种形式具有极佳的传播性,因此文章的价值和内容就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。只要你认为它有价值,它就是有价值。如果你无法用文字表达你的思想,那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过,你从输入获得的大量知识就没有关联性。这个时候又想到一个情景,当你在世俗意义上无法输出时,要尝试手艺上的输出,比如画画、书法、演奏、维修等等。
综上,大胆尝试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吧,只要能写出来,就说明你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,而思考是很难的。